1. 紫砂筋紋器流口水
幾十元的紫砂壺對身體有害處,并不建議使用過于便宜的紫砂壺。
從紫砂制作的成本來算的話,基本上手工制作的紫砂壺最便宜也要幾百,幾十元的可能是化工壺之類的,這樣的壺不但不適合泡茶,而且可能危害到身體健康。
紫砂壺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兼具收藏價值和增值能力,因此才這樣珍貴。紫砂泥料獨有的特性非常適合泡茶、而茶禪一味的文化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這些因素決定了紫砂壺的價格不會太便宜,那么市場上那些廉價紫砂壺到底是什么鬼。從制作工藝上看,它們大多采用灌漿技術制成,其中摻雜有雜砂,并且加入了石灰等東西,因此價格越做越便宜。
擴展資料:
紫砂壺由于以特殊的原料——紫砂制成,今天給大家分享紫砂的八大特點: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能使茶葉越發(fā)的醇郁芳沁。
2.紫砂壺使用的時間越長,器身就越光亮,這是因為茶水本身在沖泡過程中也可以養(yǎng)壺。
3.紫砂壺的冷熱急變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燒,也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而不會爆裂。
4.傳熱慢,而且保溫,若使用提攜無燙手之感。
5.紫砂坯體能吸收茶的香氣,用常沏過茶的紫砂壺偶爾不放茶葉,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壺的泥色與經常沖泡的茶葉有關,泡紅茶時茶壺會由紅棕色變成紅褐色,經常泡綠茶時,砂壺會由紅棕色變成棕褐色。壺色富于變化頗耐人尋味。
7.由于紫砂獨特的透氣性能,使用紫砂壺泡茶不易變味,而且隔夜茶也不會餿。
8.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窯燒造不易變形,所以成型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器形,使紫砂壺的花貨、筋紋的造型能自成體系。
參考資料:
人民網(wǎng)-紫砂壺的八大特點
2. 紫砂筋紋器新品圖片
宜興紫砂的傳統(tǒng)是悠久的,獨特的,優(yōu)秀的,并在陶瓷藝 術中具有代表性。從宜興紫砂傳統(tǒng)中求索創(chuàng)新,承前啟后,發(fā)揚光大,以符合時代前進步伐,是現(xiàn)代紫砂 藝人的責任和義務。
紫砂壺傳統(tǒng)的造型設計凝聚了前輩藝人的智慧和心血,歷經時代的變遷,文化的熏陶,從而以千姿百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于世。紫砂光貨塑器的傳統(tǒng)造型簡潔明了,以點線面構成穩(wěn)重端莊的特點。
紫砂花貨塑器的傳統(tǒng)造型,以自然純樸仿真象形而呈現(xiàn)逼真大方的特點。紫砂筋紋器的傳統(tǒng)造型具有嚴謹挺括,嚴格對稱的特點。而紫砂壺要發(fā)展,必須從傳統(tǒng)中求索創(chuàng)新,以現(xiàn)代觀念參與、構成新的創(chuàng)意主題,以點線面塊的組合表達作者的情感,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
現(xiàn)代紫砂壺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離不開紫砂材質的開發(fā)與利用。宜興紫砂包含著感性美和理性美雙重的內涵,但主要的是感性美。紫砂材質的特殊性,呈現(xiàn)特殊豐富的觀賞效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砂而不澀,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細而不膩”。
凡是有所成就有所創(chuàng)新的紫砂藝人,無不在紫砂材質的選擇上、配置上、運用上下功夫,將五彩繽紛的陶土,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加以配置,給人以觀賞舒適的感受,以體現(xiàn)紫砂材質所特有的肌理美,靜態(tài)美,古樸美,典雅美。 現(xiàn)代紫砂壺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離不開紫砂特有的工藝技法的運用和掌握。
宜興紫砂的成型工藝技法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獨 一無二的?!按蛏硗病迸c“鑲身筒”,固定的工藝流程,特別的專用工具的配合,都是其他陶器成型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打身筒”、“鑲身筒”技藝技法的掌握運用,熟練程度,衡量出一個藝人的手藝高低。
只有將工藝技法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才能完整體現(xiàn)制作者的創(chuàng)意、構思、主題及思想內涵,才能創(chuàng)新出比較完美的紫砂工藝新品?,F(xiàn)代紫砂陶藝所反映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和創(chuàng)新意識,上升到理論上來講,是現(xiàn)代科學和藝術的融匯,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是實用和美感的統(tǒng)一。
紫砂陶藝的創(chuàng)作者崇尚傳統(tǒng)文化,崇尚自然世界,亦崇尚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紫 砂藝人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中吸取精華,通過靜觀默想,長期積蓄,用心造物,規(guī)范操作,從而產生出優(yōu)秀的紫砂陶藝作品。
如顧景舟的《石瓢壺》。它是歷史上許多著名藝人所創(chuàng)制的紫砂光貨素器 經典之作。顧景舟在悉心研兗,反復揣 摩的基礎上,用順暢的線條表現(xiàn)時代特點,以嚴謹?shù)闹谱鳚M足現(xiàn)代人品茗的嗜好,造型舒展大方、穩(wěn)重典雅,使整件作品光潤如玉,既體現(xiàn)傳統(tǒng)紫砂的古色古香,亦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精工細作,這是紫砂陶藝從傳統(tǒng)中創(chuàng)新的具體實踐和表現(xiàn)。
紫砂藝人和名人、文人在紫砂傳統(tǒng)創(chuàng)新上的結合是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名人、文人參與設計、裝飾,將美學理念和審美意識通過交流合作構成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促進了制作者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創(chuàng)制出經得起時間考驗、具有永久魅力的藝術品。
如汪寅仙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張守智合作的《曲壺》堪稱藝人與文人合作的典范。該壺由張守智設計,汪寅仙改進制作,在傳統(tǒng)造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以順暢的線條貫穿始終,具備鮮明的時代氣息、時代工藝、時代特點。用現(xiàn)代陶藝來表現(xiàn)傳統(tǒng)造型藝術。
設計者與制作者一起探索、一起商討,在線條的表現(xiàn)形式上盡量舒展。利用、借鑒、移植傳統(tǒng)造型理念。延伸、改造、創(chuàng)新現(xiàn)代造型理念。把紫砂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融匯到現(xiàn)代造型藝術中,形成了紫砂陶藝內在的生命力,構成了紫砂陶藝深厚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紫砂壺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還表現(xiàn)在與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表達大自然的美好形象,是紫砂花貨塑器表現(xiàn)形式所追求的主要目標。
如陳鳴遠的《梅樁》,蒼勁的梅段,斑駁的壺身,綻放的梅花,反映了大自然中梅的堅韌不屈的特點和氣質,將自然景物和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有機結合。
朱可心的《梅段》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繼承了傳統(tǒng)的自然逼真形態(tài),又改造其型使其更加便于把玩。既表現(xiàn)了紫砂花貨塑器的傳統(tǒng)藝術美,又反映出紫砂陶藝的現(xiàn)代意念美。
3. 紫砂筋紋器制作流程
紫砂壺底有很多樣式,但這些壺底并不是隨便加的,應是與全壺一氣貫通的。經過數(shù)百年的演進與反復推敲,經典茗壺的底足形成了固有的定律,它們是經過一代又一代陶藝大師的設計與精煉,在紫砂陶制作實踐的基礎上,所凝結的智慧結晶。
紫砂壺底講究與壺整體匹配和諧自然,渾然天成,有時還要凸顯壺的精神氣韻,提攜整器的神韻,有時一個好的底足亦會成為神來之筆。
一、紫砂壺底的分類
壺底有方與圓、凹凸與平、圈足與起腳、筋紋與樹樁等形式。壺底大概可以分為:三釘足、四釘足、加底、一捺底、平底、托榫足、象足等。
一捺底也叫羅漢底,就像在球面上按捺癟陷成的凹窩一般。窩是凹進去了,那周邊自然就凸出來了,這凸出的周邊就做了壺足。
這個“捺”字很有意思,既表示壺底是身筒向下的弧形向內里延展,又表明此底是按捺而成。有點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樣,有種說不出的童趣和天然。
1.底片成型的工具——虛坨
2.做一捺底壺,上底片前必須在虛坨上把底片虛起來
3.上底片
4.一捺底使用的虛坨
5.用虛坨均勻地敲擊底片,使之凹下去,直至一捺底完
6.使用工具對一捺底進行整修
內凸底是紫砂造型所特有的一種式樣,原因在于,紫砂一般不上釉,沒有燒成時粘黏到棚板或者匣缽上的憂慮。
在處理圓形器紫砂壺上,內凸底十分貼切,顯示出干凈、利落、洗練、靈巧的紫砂壺底部形態(tài)。
4. 紫砂壺筋紋器
烏龜?shù)淖仙皦亟旋堼攭?。紫砂壺是高檔茶具的一種,有雙氣孔結構,透氣性好,能最大限度的逼出茶香。紫砂壺有素器和花器,筋紋器,其中花器有一種是龍頭,烏龜?shù)纳眢w,龍爪,龍嘴為壺嘴,非常漂亮,這種壺叫龍龜壺,花器的一種,市面上并不多見,半手工居多,價格幾千元左右。所以烏龜?shù)淖仙皦亟旋堼攭亍?/p>
5. 紫砂筋紋器都是全手工壺嗎
現(xiàn)在仿的技術越來越好,方法都不是絕對的。
一、泥片接頭的拼接
1、全手工圓器都會有壺內接痕,無一例外
全手工做一把圓器紫砂壺,首先需要把泥條打成長方形或是扇形的厚度均勻的泥片,然后將泥片圍成一圈,再將泥片粘接起來,在粘接處,一定會留下一點痕跡,壺外面的痕跡可以通過工具處理得相對沒那么明顯,但是里面的痕跡一來很難處理,二來也沒有必要去處理,因此在泥片粘連的位置內部,一定會有一條接痕(接頭),這條接痕是任何一把全手工圓器都會有的,無一例外。
2、接痕具體的位置在哪呢?
我們一般會在接痕處裝上壺把。因此接痕的位置一般就在壺把對應位置的內側。為什么一定要把壺把裝在粘連位置處呢?因為這樣,即便外部的痕跡能稍微看出來一點,裝上壺把之后就不會影響美觀。
3、具體操作方法
將手指伸進壺把位置的內壁,來回觸摸,若是全手工,你就會感受到接痕位置處稍微有點凸起的一條線,或者在壺把對應內側打上燈光,用肉眼一般也能看到接痕。
這是辨別全手工紫砂壺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沒有這個接頭基本可以判斷這把壺不是全手工的,但也不能排除極小部分不誠實的人因為知道買壺的人會用這個方法來辨別,就會在一些半手工壺的這個位置做上所謂的假接頭(在粘接觸用紫砂泥貼出一條線來),這樣的假接頭不管是摸上去還是看上去都會給人特別突兀的感覺,兩邊的過渡也不是非常自然,但如果處理得極其用心,一般人就比較難判斷了。
非全手工的壺不只一條拼接線條,出現(xiàn)“兩條線”的一定不會是全手工壺。
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壺,需要將圍好的泥片放在模具里,由內向外的用力的“搪”,由于模具是對半分的,一旦用力就會留下“豎線”,一般都是在壺嘴和壺把的下方。當然這是處理不好留下的印記,為了能掩蓋痕跡都會修整好這些很明顯的破綻。
并不是所有的壺都會留下接頭痕跡,比如40目或50目的紫泥,本身的顆粒會比較粗,師傅在做的時候不喜歡有這么明顯的接頭,會影響壺的完美度,那就會用工具去光一下,摸不出接頭的痕跡。
二、內壁印章
內壁印章的作用一是為了證明壺的身份,二是用來分辨手工壺。全手工內壁的印章都是在打泥條的步驟上蓋的,再將泥片圍成一圈拍打泥片成壺型,隨著身桶的塑造印章也會隨著產生不同的扭曲效果。所以成品的印章看起來比較的自然,與四周的深淺、壺型走向基本一致。
仿全手工壺會在成型以后用軟皮章加蓋,某些壺型存在弧度,印章加蓋上會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現(xiàn)象,比較生硬,不夠自然。
比如說比較常見的石瓢,是下面肚子大,口再慢慢往上收的,泥片在拍打的過程中印章也會隨之產生變形,成型一般會是梯形。而潘壺里的印章會是不規(guī)則的形狀,上下較窄中間較寬。
三、 內壁自然褶皺紋
全手工紫砂壺的壺內壁,會出現(xiàn)一種自然的褶皺,行話叫泥門。
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布十分緊密,而內壁由于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泥料顆粒分布相對松散,整體呈現(xiàn)出外緊內松的特征。
非全手工的壺是借助模具手搪成型的,制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內外壁泥料顆粒分布的松緊度相差不大,不會存在全手工拍打的褶皺紋。
由于借助了模具,內壁有時候也會存在不平整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推墻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經過推墻來使內壁更加的光潔平整,推墻通常會推得比較高。全手工在壺底的接口處有時會做推墻的處理,但一般都不會推的太高,以免破壞全手工內壁的自然褶皺。
“推墻刮底”說過推墻處理,就要再說說刮底了?,F(xiàn)在刮底已經不能辨別手工壺,先不說半手工的壺有刮底,就是市場上最低端的機車壺、手拉壺都有這個特征。
四、上準片的地方痕跡
全手工的壺需要上準片(專門針對壺口還需要再上一層泥片),由于準片是用脂泥粘的,收縮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留有痕跡。
壺口因為還需要一層泥,這層泥是滋泥(脂泥)粘上去的,因為不好做內部的修飾一般會留下痕跡,用手可以摸得出來。
五、下假底的痕跡
和上準片一個原理,全手工的壺還需要上假底,收縮過程中會留有痕跡。
六、壺蓋接頭
壺蓋是經過兩部分來完成的,帽子和戳口。戳口的制作和壺身桶是一個原理,都是有接頭的。將壺蓋翻過來,在里面會有一圈線也就是一個接紋。接紋在泥料燒制以后會有一個簡單的收縮,泥料收縮比比較大的話很容易看出來。
細看紫砂壺蓋,一部分還有一圈圈的旋紋,因為在制作紫砂壺蓋時,蓋子是在工具上轉動的,蓋子轉動時與磨具輕輕地摩擦,這樣就在蓋子的表面留下了很細很細的旋紋,燒制過程中這些旋紋仍然沒有消失,看起來很美觀。
其實說了全手工的辨別只是讓你多一種選擇,并不是說除了全手工以外的壺都不值錢,半手工壺的制作越來越精美,品質越來越好,許多全手工壺比不上半手工。一些比較獨特的壺型必然要依靠模具來完成,比如筋紋壺。一把壺的價值不只是看做工,還要看泥料、壺型、裝飾、造型等等來確認其價值,不能以偏概全,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6. 紫砂壺筋紋器什么壺型最經典
紫砂壺的收藏與其它門類的收藏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土豪有土豪的玩法,屌絲也有屌絲的樂趣!
這把顧景舟的相明大石瓢壺,當年可是拍賣出了2000多萬的高價!這種級別的壺當然不是我們這種介于屌絲與小康之間的人玩的,也收藏不起!能把玩這種玩具的人,那至少也是他們村里的首富!我們,就想一想罷了!
那我們怎么辦呢?退而求其次!??!國大師壺,我們玩不起,不玩!省大師壺,也夠嗆,還是算了吧!不過,我們可以考慮那些助理工藝師或者工藝師的壺,這類人是目前的市場主流!他們大多數(shù)在30-50歲之間,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是創(chuàng)作作品最為旺盛的時期,他們的作品大多數(shù)已經成熟,或者接近成熟!尤其是40歲以上的工藝師,這些人未來的空間很大!很多人將來會升級為高級工藝師或者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有些人可能會成為省級大師,說不準有個別人在20年后會成為國家級大師!如果真的成了省級大師尤其是國家級大師,那就賺翻了!不消說翻個幾十倍是沒問題的!甚至幾百倍!?。?/p>
當然了,那些過了55歲還停留在工藝師級別的老藝人,他們的未來空間就不大了!限制他們更進一步的不是手藝而是文化水平!他們的手藝是沒得說,但是淺薄的文化水平讓他們發(fā)表不了高水準的論文,所以升級也就無望了!但是他們的壺用來喝茶玩玩是可以的,用來收藏,增值空間就很有限了!
談到價格,入門級收藏的壺,起碼也要1500元以上了!至于三瓜兩棗就想買一把收藏級的壺,那不靠譜!對于那些標榜“絕世好泥”“絕種好泥”的壺,看看就算了,當不的真!還有那些漫天飛舞的大師壺,不靠譜居多!大師也很忙,一年做不了幾把壺,沒有幾十萬就不要奢望了!
【靜觀茶事】~專注于紫砂壺、普洱茶、古代玉器的研究與探討!
想了解更多茶文知識,歡迎私信?。?!